化學物質管理 | 綠色材料使用 | 循環經濟 | 華碩永續網站, 華碩永續目標

化學物質管理

化學物質管理

重點績效

91

%

符合「華碩無鹵管制規範」之零件占比為 91%

0

礦物油

停止使用礦物油做為包材印刷材料

更安全的化學物質

產品在生命週期中所帶來的環境影響,超過80%在設計階段就已經決定,將循環經濟概念融入產品設計階段,導入環境友善設計,以更主動的管理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化學品使用,可提升產品與物質的循環再利用。

 


產品化學物質管理

隨著科學的進步,現行某些化學物質的使用屬於可接受的風險範圍,卻可能在未來被判斷為必須加以管制或禁用的物質,而阻斷了產品或組件再循環的可能性。除了符合法令規範,華碩對有害物質的禁限用更加入自主性的管制要求,目的在於使用更安全的化學物質,有助於材質循環使用,亦可在產品生命週期結束時,減少環境污染,並提升廢棄處理人員於處理過程中的安全性。

華碩自1999年導入ISO 9001品質管理系統認證,並輔以IECQ QC 080000管理有害物質,透過第三方實驗室檢測、專職人員審核、管理系統稽核與複查等嚴謹的程序層層把關,讓整個產品從真正的環境友善設計出發,提供給消費者更安全的產品。

電子產品屬於複雜組成的產品,其中為達到產品功能、品質或使用安全,會添加多種化學物質,為確保華碩產品在製造、運輸、使用、廢棄各階段對環境及使用者的安全,華碩建立無有害物質技術標準(Hazardous Substances Free, HSF),並自2002 年起從符合歐盟強制性有害物質限制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Directive, RoHS),至今除管制法令禁限用物質外,同時整合國際環保標章要求和電子行業標準IEC 62474,所有產品確實依據IEC及法令要求進行相關物質使用揭露以及申報作業。華碩無有害物質(HSF)技術標準遠遠超過國際強制性法令規定,至2023年管制化學物質已超過450項。



 

無鹵管制規範

國際間已證實鹵素阻燃劑在不當回收處理將產生毒性極強的戴奧辛,對環境及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且含鹵零部件也會因為鹵酸的浸蝕而無法再次利用。為維護使用者安全、提升防火特性,並同時做到塑膠可回收性,華碩在產品外觀結構塑膠件中的阻燃劑均透過科學評估方法(例如GreenScreen),採用對人體更安全和以及對環境危害較低的阻燃劑,來提升材料再循環使用的可行性。

2010年起華碩自願性導入無鹵政策,2023年華碩出貨產品符合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61249-2-21 無鹵標準之零件數占比為91%。

  • 2018年起紙類包材製程中禁止使用元素氯漂白
  • 2019年導入無鹵硬碟、電池
  • 2020年行動通訊產品Type-C充電線汰除PVC
  • 2021年選用無鹵PCB基板
  • 2023年筆記型電腦90%以上零件不使用鹵素阻燃劑
  • 2030年零件95%以上為無鹵零部件
  • 2035年主要產品零部件100%符合無鹵標準

包材物質管理

對於消費者會第一接觸到的包材,除了符合歐盟包材與包材廢棄物指令(Directive of Packaging and Packaging Waste,94/62/EC,PPWD),歷年導入以下行動,積極應對未來國際有害物質標準,並減少人體直接接觸的環境危害因子。

  • 2020年逐步在包材上的塗料及油墨導入低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原料
  • 2021年要求供應商不得使用礦物油做為印刷原料,並進一步管控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 的使用量,以及禁用PVC材料
  • 2023年逐步淘汰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的使用

製程化學物質管理

華碩除了管控產品和包材中的有害物質外,同樣關心製程中所使用的材質或輔助溶劑是否會對產線人員、環境構成隱性危害。尤其是作為清潔溶劑之製程化學品,擁有易揮發之特性,若產線人員長期接觸,易產生頭暈、頭痛、嘔吐等身體不適之現象。華碩除了管制製程中清潔及去污功能的溶劑不得使用苯及正己烷,亦關注國際間對電子產品製程中接觸有毒化學物質的自願性規範,並對其進行管制。未來華碩將持續關注製程有害物質之影響和替代技術,並將減少製程有害物質一併作為減量計畫的目標,逐步增加管制項目,善盡企業責任。

製程管制物質
1-Bromopropane(CAS#106-94-5)溴丙烷
n-Hexane(CAS#110-54-3)正己烷
Toluene(CAS#108-88-3)甲苯
Trichloroethylene(CAS #79-01-6)三氯乙烯
Dichloromethane (Methylene Chloride) (CAS#75-09-2)二氯甲烷
Benzene(CAS#71-43-2)苯
Methanol (CAS#67-56-1)甲醇
N-Methyl-Pyrrolidone (NMP) (CAS #872-50-4)N-甲基吡咯烷酮
Tetrachloroethylene (CAS #127-18-4)四氣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