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管理

ESG影響力

華碩將策略性永續融入營運計畫,設立中長期永續目標。我們認為管理永續績效應與經濟績效相同,為決策者提供指導原則,同時也建立起不同領域之間利害關係者的溝通橋樑,共同創造企業與社會的永續。華碩以崇本務實的精神與採取的「數據化衡量、科技化管理」的策略性永續,歷年來透過一連串穩健扎實的方法論,包括社會投資報酬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環境損益評估(EP&L)、全面影響力評估(Total Impact Measurement & Management, TIMM)等,建構貨幣化基礎評估能力,建立以經濟、環境與社會三重盈餘(Triple Bottom Line, TBL)的企業永續價值管理模式,系統性盤點企業活動的真實價值,讓整體永續績效易於追蹤管理及持續改善。

近年來隨著國際 IFRS 永續揭露準則、歐盟永續分類標準及歐盟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的發布,財務及非財務績效將逐步整合,著重於揭露企業的ESG 影響力如何影響企業的財務表現。

隨著國際永續揭露規範的變動與需求提升,華碩透過完整的永續管理框架,提前規劃並實踐領先行動,並回應投資人關注以及滿足利害關係人的多方需求及對實質意義永續資訊的期待。華碩自2019 年起於永續報告書中揭露SASB 指標,並自2023 年起逐步揭露永續分類標準和IFRS 永續揭露準則內容,今年依循歐盟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 的要求,逐步提升永續資訊揭露的透明度與完整度,為完整接軌奠定基石,滿足國際與多元利害關係人的需求。

華碩 ESG 影響力貨幣化評估歷程

2009

  • 啟動產品環境影響量化評估
  • 發布第三類環境宣告及全球第一台碳中和筆記型電腦

2016

  • 貨幣化數位培育包容計畫的社會影響
  • 發表亞洲科技業及台灣第一本經全球性認證的SROI報告書

2019

  • 參考自然資本指南,貨幣化供應鏈對環境與社會的影響
  • 發表筆記型電腦環境損益評估(EP&L)報告

2019-2023

  • 依據全面影響力評估(TIMM)方法論,貨幣化企業整體永續價值創造
  • 2019年發佈資訊業第一份永續價值整合報告

2024

  • 依據歐盟永續分類標準.評估與揭露永續經濟活動及其財務資訊

永續分類標準資訊揭露

為推動永續發展,歐盟執委會於 2018 年提出「 融資永續成長行動計畫」(Action Plan:Financing Sustainable Growth),旨在建立一套永續金融的共通標準,引導資金流向對永續發展具實質貢獻的經濟活動 。該計畫包含三大架構:歐盟永續分類標準 、非財務報表的揭露要求,以及永續投資解決方案的工具。其中歐盟永續分類標準是一套有關經濟活動的分類系統,主要目的為建立一個通用的法律框架,以辨識經濟活動是否具有環境永續性,達成歐盟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之目標。歐盟2020 年推出「永續分類標準」(EU Taxonomy Regulation),訂定出六大環境目標及制定其技術篩選標準(Technical screening criteria, TSC)。經濟活動必須能適用技術篩選標準規範下的內容,並認定該經濟活動至少對一個環境目標具有實質貢獻,且在遵守最低限度的社會治理保障(Minimum safeguard, MS)前提之下,不會對其餘目標造成重大損害(Do no significant harm, DNSH),即可被認定為符合「永續經濟活動」。

歐盟定義之六大環境目標:

  1. 減緩氣候變遷
  2. 調適氣候變遷 
  3. 水及海洋資源的永續性及保育
  4. 循環經濟轉型
  5. 污染預防與控制
  6. 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保護與復原

企業的經濟活動對應每一環境目標所提列之經濟活動清單,列為適用(Eligible);所列名之經濟活動符合環境目標的技術篩選標準(TSC)與最低限度的社會治理保證(MS)和不會對其餘目標造成重大損害(DNSH),列為符合(Aligned)。企業應對適用(Eligible)與符合(Aligned)所涵蓋之經濟活動,分別揭露其財務資訊 – 營業收入、資本支出、營業費用的百分占比。

2022 年底金管會公布「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2024 年公布「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第二版」,為促進綠色金融整合及帶動淨零轉型,鼓勵企業自願揭露經濟活動符合指引的情形。「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第二版」參考歐盟分類標準架構,同在六大環境目標中,經濟活動能符合對其中之一具有實質貢獻,且對其餘環境目標與社會保障未造成重大危害。華碩所屬之電腦及其週邊設備製造與服務業,提前檢視與評估主要經濟活動對「減緩氣候變遷」及「循環經濟轉型」兩大環境目標具有實質貢獻,並且未對其他環境目標及社會保障造成重大危害,故符合永續經濟活動定義。

減緩氣候變遷

依據歐盟永續分類標準華碩評估適用「減緩氣候變遷」環境目標之經濟活動含「使用太陽能技術發電」、「電力儲存」、「節能設備的安裝、維護和維修」、「在建築物(以及建築物附屬停車位)中安裝、維護和修理電動汽車充電站」及「安裝、維護和修理用於測量、調節和控制建築物能源性能的儀器和設備」。2024年華碩符合「 減緩氣候變遷」環境目標之經濟活動其資本支出與營業費用占比小於 1%,考量資訊重大性較低,故暫不予以揭露。

標準符合情形:

  • 使用太陽能技術發電:於全球營運據點推動太陽能光電自建使用。
  • 電力儲存:營運總部擴大屋頂型太陽能光電場域,與儲能設配建置。
  • 節能設備的安裝、維護和維修:汰換效率不佳之設備,使營運總部能源效率提升。
  • 在建築物(以及建築物附屬停車位)中安裝、維護和修理電動汽車充電站:於營運據點之停車場安裝電動汽車充電站,支持電動車使用。
  • 安裝、維護和修理用於測量、調節和控制建築物能源性能的儀器和設備:改善中央監控系統,優化營運總部能源使用。

此外,華碩亦依循金管會「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第二版」中電腦及其周邊設備產業– 氣候變遷減緩目標之技術篩選標準2,華碩自願性揭露此項經濟活動的符合情形與永續程度。華碩長期投入綠色產品的研發,逐年擴大使用環境友善材料、導入低碳製程、提升產品能源效率,並透過國際環保標章嚴格審核取得綠色產品認證。2024 年華碩「電腦及其周邊設備產業- 氣候變遷減緩目標」之經濟活動衡量結果為「符合」,其營業收入占比為60%3。

金管會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符合情形:

循環經濟轉型

依據歐盟永續分類標準,華碩自願性評估適用「循環經濟轉型」環境目標之經濟活動 含「電子設備製造」、「維修、翻新和再製造」、「備件銷售」及「產品即服務」、「除人 類飲用外用途之替代水資源生產」。華碩在設計產品與服務融入循環經濟思維,透過循 環供應鏈、產品生命週期延續,將循環經濟模式與策略整合到營運基礎中,並於營運 總部導入雨水回收系統。2024 年華碩符合「 循環經濟轉型」環境目標之經濟活動其營 業收入占比小於 1%。

標準符合情形:

  • 電子設備製造:華碩推行環保標章以國際 EPEAT 作為主要標章,現行歐盟生態標章僅顯示器產品適用,華碩無主動申請歐盟生態標章。依分類法規定若未具備或未符合歐盟生態標章者產品,應完全符合八項技術篩選標準4,目前華碩產品部份符合技術篩選標準。
  • 維修、翻新和再製造:華碩提供完整之維修服務,延長產品使用壽命。
  • 備件銷售:華碩產品以易拆解的模組化進行設計,並提供備件銷售,延長產品使用壽命。
  • 產品即服務:華碩提供租賃與訂閱付費之商業模式,實現資源有效利用,詳細內容見「06 循環經濟:產品生命週期延伸- 裝置即服務」。
  • 除人類飲用外用途之替代水資源生產:華碩營運總部取得美國 LEED 白金級綠建築認證,透過雨水回收促進水資源循環使用。

永續分類標準提供一致性的標準,更偏向投資人和資本市場所關注的永續議題,讓企業能清楚展示其符合永續標準的活動和實踐,並提高其環境績效和永續實踐的透明度揭露的面向,因此為回應資本市場對永續資訊的關注,未來華碩將持續促進永續與財務之間日益重要的連結,並持續關注歐盟永續分類標準資訊與其技術篩選標準的發展,逐步完善營業費用與資本支出的定義與計算。

永續風險管理流程
(一)營運之主要經濟活動項目、過去一年占全部營收之比重 98%(3C 資訊產品營業收入占比)
(二)企業辨識主要經濟活動是否適用本指引之「一般經濟活動」及「支持型經濟活動」 一般經濟活動:電腦及其週邊設備製造
(三)符合「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之情形:
條件1: 是否符合【對任一環境目的具有實質貢獻】之技術篩選標準? 符合 華碩產品取得EPEAT 、TCO、Green Mark、中國十環、ENERGY STAR®
條件2: 是否符合【對六項環境目的未造成重大危害】 ? 符合 未有因違反《氣候變遷因應法》等相關法規受重大裁處
條件3: 是否符合【對社會保障未造成重大危害】? 符合 未有因違反國內法效力之聯合國人權相關公約,且未違反國內勞工相關法規受重大裁處
衡量結果:經濟活動符合情形及永續程度 符合 經濟活動符合之營業收入占比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