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自然資本

華碩深知自然資本(Natural Capital)為企業永續營運的基礎資源,涵蓋土地、水資源、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昆明-蒙特婁生物多樣性框架》(GBF)等全球倡議,發展兼具風險控管與正向影響的自然資本策略。華碩以「減少環境衝擊」與「增加生態效益」為雙軸,整合內外部價值鏈行動:價值鏈內透過鑑別價值鏈環境衝擊與風險,後續以循環經濟避免環境影響,以及強化供應鏈管理減緩環境影響;價值鏈外,探索創新技術以促進自然為本解方(NBS),並參與在地瀕危物種復育,強化生態系統服務的長期穩定。

華碩自然資本策略地圖

華碩自然資本策略地圖示意圖

環境損益評估

自 2018 年起,華碩導入環境損益評估(Environmental Profit and Loss, EP&L),結合生命週期觀點,量化原物料開採、零件製造、產品組裝至營運階段的環境影響,並以貨幣化方式呈現各項環境衝擊,提升管理議題的比較性與決策依據。結果顯示應優先關注溫室氣體、水資源、廢棄物與水污染等議題1,高風險對象集中於零件製造商(如面板、主機板、IC 零件〔CPU、SSD、HDD、RAM、GPU〕、電源供應器)與組裝廠。

2024 年 EP&L 結果顯示,總環境衝擊金額達 6.85 億美元,其中以溫室氣體排放與水污染2為主要熱點,供應鏈中以 Tier 3 原物料開採及 Tier 2 零件製造階段的貢獻最大。

盤查與管理

華碩依據碳揭露計畫(CDP)溫室氣體與水資源指標,針對 148 家關鍵供應商進行盤查,並分析逾十萬筆歷年數據,據以制定行動方案與管理目標,並定期檢視執行成效,帶動各項關鍵指標達成率逐年提升。歷年管理績效請見下表。

行動方案/管理目標 2024年管理績效
管理體系
  • 新供應商必須具備 ISO 14001體系
  • 100% 新供應商取得 ISO 14001 認證
溫室氣體
  • 關鍵供應商 2025年碳排放強度減量 30%
  • 44% 供應商已使用再生能源,種類為太陽能
  • 69%供應商已制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 54% 供應商取得 ISO 14064 第三方查證
  • 42% 供應商取得 ISO 50001認證
水資源與水汙染
  • 主機板製造商每年提供合格廢水檢測報告
  • 關鍵供應商設定水資源減量目標
  • 100% 主機板製造商提供合格廢水檢測報告
  • 61%供應商已制定水資源減量目標
有害事業廢棄物
  • 延續華碩企業總部推動零廢棄填埋(Zero Waste to Landfill)經驗至關鍵供應商,建立廢棄物轉化目標
  • 關鍵供應商設定廢棄物減量目標
  • 14% 供應商已設定廢棄物轉化目標
  • 54% 供應商已制定廢棄物減量目標


供應商環境管理歷年績效

針對需優先管理的溫室氣體議題,華碩規劃三階段行動方案,系統性推動減碳與風險控管:
 

2022年 2023年 2024-2025年
繪製關鍵零件製程,鑑別高耗能設備、高碳排製程等排放熱點 依據排放熱點與供應商減碳能力,繪製關鍵零件減碳路徑 與供應商合作協輔專案,以低碳材料、製程優化、設備能效提升、再生能源方向推動技術減碳


生物多樣性

企業從環境污染管理轉向生物多樣性保護,主要源於國際規範對棲地保護要求日趨嚴格,此趨勢驅使各國政府加強棲地環境管理2,而將對企業營運產生新的風險與機會,對物種棲地管理政策實施更嚴格的水資源使用標準、廢水排放標準以及土地利用管制3。此外,IPCC 研究指出生物多樣性保護對淨零減碳具有重要貢獻,主要是棲地保護可增強自然碳匯功能,增加碳移除潛力,進一步降低氣候變遷對企業造成的衝擊。

對華碩而言,生物多樣性稀缺性不會直接影響零件製造與組裝等生產投入要素,且企業與供應商營運亦不會直接干擾物種生存或造成棲地破碎化。但隨著政府強化棲地保護管制措施,預期將對華碩營運與供應商產生顯著影響。據此,華碩需要預先評估這些政策對營運與供應鏈管理的潛在衝擊,並研擬因應策略4

另一方面,從 EP&L 評估結果可看出水資源取用與污水排放為華碩面臨的第二大環境影響,而供應商取水與排放水都將直接影響當地棲地品質與物種生存。因此,華碩開始針對水依賴程度高的供應商類別5進行生物多樣性風險鑑別與評估,即運用關鍵生物多樣性區域(KBA)地圖工具,識別供應商是否位於或鄰近水源保護區、濕地等生態敏感區域的供應商據點,並加強稽核這些高風險供應商。

案例:供應鏈生物多樣性管理

華碩使用中國大陸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airs, IPE)鑑別供應商 A 鄰近廣東中山翠亨國 家濕地公園,該區為重要生態棲地,總面積達 625.6 公頃,濕地率高達 63.21%,涵蓋河口水域、紅樹林、永久性河流與草木 沼澤等多樣生態類型,棲息多種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包括黑鳶、黑翅鳶與紅隼等。

供應商 A 為 IC 封裝與儲存設備製造商,關鍵製程包括 IC 烘烤、錫膏印刷、貼片、回焊、老化測試及最終組裝與包裝等高 密集加工流程。華碩於年度現場稽核中,查驗其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與年度汙染排放檢測數據(涵蓋生活廢水、組織廢氣及噪 音),確認其經政府核准與相關法規要求。

考量其地理位置鄰近生態敏感區,華碩要求其展開以下後續行動:

  • 建置生物多樣性管理機制:於其內部管理體系中增列生物多樣性政策,並制定具體保護目標與行動計畫,定期檢視成效。 
  • 強化溝通與揭露:將相關政策與目標有效傳達至內部員工與外部利害關係人,並評估透過公開管道揭露生物多樣性承諾, 提升企業透明度與責任意識。
地圖

1. 學理上以及 SBTN 均採用水文循環觀點,認為取水(quantitative use)與排水(qualitative impact)實屬於同一淡水流線的不同環節。在此循環系統中,污染排放會降低下游水體的可利用性,減少流域內的有效淡水供給量,進而限制企業後續的取水潛力。因此,從風險管理角度而言,企業若將水質與水量整合為「淡水資源」統一管理目標,將能更有效評估流域水壓力與污染導致的有效水資源折減,進而訂定兼具節水與減污效益的整合性管理目標

2. 由於大多數物種主要棲息於水源地、森林、濕地等生態敏感區域,而保護物種的關鍵在於維護棲地完整性與品質。2022 年通過的《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要求各國政府積極保護生物多樣性,並訂定「30X30」核心目標,即2030 年前保護全球至少 30% 的陸地和海洋,並恢復 30% 的退化生態系統。

3. 中國生態環境部於 2024 年發佈《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 年)》,其中優先行動 13「環境品質改善」中明訂:強化大氣污染物管理、推進工業園區污水收集處理、強化塑膠污染防治、動態發佈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等管理措施。

4. 電子業高度依賴水資源進行清洗、冷卻等製程。當政府為保護集水區生態而實施更嚴格的取水限制與廢水排放標準時,企業需要加裝放流水處理設備或提升水資源循環再利用效率,而這些措施均將直接增加企業的營運成本。

5. 即 IC 設計類、panel、電池、組裝廠等類別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