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採購

華碩推動永續採購,與全球 693 家供應商合作,打造韌性且永續的供應鏈。我們將永續原則納入採購決策,從設計、原料、製造到使用與回收,全程落實永續理念。

2024 年起,華碩將持股逾 50%、具營運控制權且涉生產的關鍵子公司納入管理,確保全集團營運與供應鏈在責任製造各層面維持最高標準,落實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承諾。
 

供應商全球分佈

我們按採購模式將供應商分為原材料製造商、零件製造商(面板、主機板、IC 零件(CPU、SSD、HDD、RAM、GPU)、電源供應器)與產品組裝廠三類,並以採購金額與關鍵技術界定關鍵供應商。

一階關鍵供應商採購金額比例

 
供應商類別 說明 家數/採購比例
一階供應商與產品組裝廠 所有持續交易供應商 693家
一階關鍵供應商 季採購金額達新台幣250 萬、關鍵技術指標 110家
一階關鍵供應商採購金額比例 - 82.6%
非一階關鍵供應商 關鍵塑料廠商 3家



華碩將永續採購列為關鍵考量,納入環境、社會及經濟指標評估供應商,並要求其遵守相關法規,確保供應鏈永續發展。我們推動永續採購的措施如下:

  • 制定永續採購政策 ,明確目標與原則,作為供應鏈永續發展指引。
  • 納入永續採購要求於《供應商行為準則》,溝通華碩對供應商的期待。
  • 建立永續供應商管理機制,將永續納入評選與風險管理指標,透過定期稽核促進持續改善。
  • 提升供應商永續管理能力,減少環境衝擊,改善勞工權益,強化供應鏈韌性與責任。
  • 提升採購人員永續意識,將永續趨勢與管理做法,列為採購與外包管理單位的必修課程。

供應鏈風險評估三階段管理

華碩供應鏈管理涵蓋新供應商承認、持續風險臉及績效評估三大階段,適用於產品組裝廠、零件製造商與原材料製造商,確保各類供應商皆納入永續管理架構。

供應鏈風險評估三階段管理示意圖

第一階段

新供應商承認

華碩訂定供應商認證門檻,須具備 ISO 9001 與ISO 14001 證書,簽署《華碩供應商遵守行為規範宣告書》,並通過品質、有害物質及企業社會責任等永續稽核,方可取得合作資格。

第二階段

持續風險管理

華碩綜合考量國家地緣、行業與產品特性、爭議事件、與供應商重要性四大構面,建構風險指標,涵蓋 RBA 行為準則、有害物質與製程管理、品牌聲譽、勞工保護、持續改善、管理體系與勞力密集度等,每年目標為對所有持續合作的供應商,以及單季採購金額達新台幣 250 萬元的供應商與產品組裝廠,執行供應商風險自評。

對於自評為高風險者,或曾發生環境與社會負面事件之供應商,依《華碩供應商行為準則》進行二方或三方現場稽核;中低風險者採主題式稽核或文件稽核。年度稽核範圍涵蓋產品組裝廠與零件製造商。

此外,所有供應商須配合責任礦產、溫室氣體、水足跡與廢棄物等年度調查。華碩透過稽核與協輔,管理勞工、健康安全、環境與商業道德等風險,預防對治理、環境與社會的負面影響,確保供應鏈穩定與永續發展。

第三階段

績效評估

華碩於季度業務評估(Quarterly BusinessReview, QBR),除考量品質、成本、技術、交期與服務指標外,亦將誠信經營、環境保護、勞動權益與職業安全衛生等永續績效納入評估。評估結果做為採購單位分配訂單與持續合作的依據,對表現優良的供應商提供更多資源支持,藉由品牌影響力促進供應鏈持續改善。

若供應商涉及違反企業社會責任要求,並對營運所在國家之環境或社會造成重大影響,或連續兩年未通過稽核者,華碩保留隨時終止或解除合作關係之權利。

稽核與持續改善

為確保供應商符合華碩在人權、職業安全與環境保護等面向的管理要求,2024 年華碩依據供應商自評結果鑑別出 100 家高風險供應商,並依《華碩供應商行為準則》實施二方與第三方現場稽核,合計發現 1,125 項缺失,整體改善完成率達 90%。同時,所有華碩稽核人員均已完成 RBA 稽核培訓並取得認證,持續強化供應鏈管理專業能力與執行效能。

分析 2024 年稽核結果,高風險缺失集中於勞工聘僱、職業安全與環境管理三個領域,尤以勞力密集度較高之產品組裝廠、機構、面板、主機板、電源供應器及電池供應商為主。華碩要求供應商對優先缺失須於 30 日內改善,主要缺失於 90 日內改善,次要缺失於 270 日內改善。各面向缺失不合格率與改善率請見報告書

對於勞工工時尚未改善完成之缺失,華碩採持續監控與協輔機制,要求不符合者建立工時管理與監控制度,並連續六個月按月回報執行成效,以降低超時風險,符合當地法規及RBA 最低標準。

缺失改善行動

華碩透過協輔會議支持供應商改善表現,提供產業最佳實務案例,促進同業間管理經驗交流。經持續輔導,所有稽核缺失均已完成改善,其中高風險工時議題亦降至 RBA 認可的低風險等級並持續監控。在歷年稽核與管理機制下,已完成超過 2,500 人次的員工面談,累計保障超過 49 萬人次員工基本權益。2024 年,無供應商因重大負面事件而遭取消交易資格。
 

勞工僱用 職業安全 環境管理
  • 建立工時管理及監控機制
  • 持續半年按月回報工時紀錄
  • 提出社會保險及住房基金繳納規劃
  • 限期一個月增購防護裝備
  • 限期一個月提出訓練計畫
  • 立即清除消防逃生口阻礙物
  • 限期一個月提出溫室氣體盤查計畫
  • 溫室氣體計畫納入 ISO 14001 體系目標,定期檢視進度

分級管理

華碩以 RBA 行為準則與法規為對供應商管理的基本要求,累積歷年稽核結果、盤查數據、與協輔反饋,建立供應商管理資料庫,作為推動永續分級管理的基礎。依據供應商永續管理成熟度與華碩業務關聯程度,華碩將供應商區分為「策略型」、「潛力型」、「演進型」與「發展型」四類,並據以實施差異化管理策略:

  • 策略型供應商:具備高永續管理能力與高業務關聯,列為優先採購外,亦為創新與減碳專案合作對象。
  • 潛力型供應商:為主要業務夥伴但永續表現仍具強化空間,透過專案協輔、定期稽核與能力建構,提升其永續管理成熟度。
  • 演進型供應商:永續表現良好但業務關聯度相對較低,華碩鼓勵其參與更多永續合作機會,逐步深化夥伴關係。
  • 發展型供應商:採購量低且永續能力待提升,華碩聚焦於確保其符合基本法規與RBA 準則,並定期檢視改善進展。

分級管理機制協助華碩有效配置管理資源,依據供應商類型量身訂定管理措施,提升溝通效率與改善成效,逐步強化整體供應鏈的永續表現與營運韌性。此機制亦回應日益嚴格的國際規範、品牌客戶要求與投資人對 ESG 風險控管的期待,展現華碩推動責任供應鏈的積極作為。

2024 年,華碩結合供應商產業屬性與全球重大性議題,聚焦以下重點領域深化管理行動:

  • 人權面向:以「生活工資」與「員工議合權」為核心,確保供應商遵守國際勞動標準,保障員工基本生計與自由組織權。
  • 環境面向:聚焦「生物多樣性」、「製程化學品」與「水資源」三大議題,透過熱點鑑別、專案協輔與改善行動,減緩供應鏈對自然環境的衝擊,強化高風險區域與製程的預防性管理。

華碩以科學方法與風險導向持續強化供應鏈管理,投入資源攜手供應商落實人權與環境責任,建構具韌性的永續供應鏈。